早在十六年前,政府已著手研究在香港發展大型風力發電設施的可行性。
關於在本港離岸興建海上大型風力發電場的研究,早已在2002年由香港機電工程署公佈。在《第一階段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研究》(Study o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Renewable Energy in Hong Kong) 中, 顯示香港風力資源豐富 (即每平方米200瓦或以上) 的陸地約有393平方公里,而具有潛力發展風力發電的區域主要為高地和大部分離岸海域。同時,香港風力資源圖顯示風力資源最豐富的區域 (超過每平方米600瓦) 一般位於香港東面的山頂 。
因政府向兩電鼓勵研究本港發展大型風力發電設施的可行性,港燈在南丫島建造了當時全港唯一的巨型風力發電風車,並於2006年正式開始運作。其後,兩電分別於2009及2010年正式將兩個風力發電的提案交予環保署,進入環境評估申請程序。當時,中電擬建的海上風力發電場選址東南水域果洲群島;而港燈則選址於南丫島與長洲之間海域。
同年,兩電環境評估報告都成功獲環保署通過。但在工程蓄勢待發之際,兩項工程都突然被叫停,直至2018年的今天都未有下文。由於政府和兩電均沒有公佈工程擱置原因,公眾及環保團體均無法得知箇中原由。其後,負責研究與策劃南丫島風車的前港燈工程設計總經理曹志華指出,本港選址風速每秒只得9至10米,而歐美則達到20至22米,可見本港風力不足。另一方面,製造風電設施耗費大量能源而且每20年需要更換一次風車。此外,風車於風速低於及高於某個水平時都不能運作轉動,限制甚多,因此在風速偏低的香港未必能最大化利用風車及符環保原則。因此,曹志華認為香港推行大型風力發電項目效益不大。
綜觀而言,政府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的論點與項目設計工程師的說法南轅北轍,而風力發電場項目在動土前才被叫停,是否證明政府可行性報告出現漏洞呢?筆者相信很多人都想了解一下。
Everything is Geography. 我地係一班嚟自唔同界別(包括教育、環境工程、城市規劃同媒體)嘅人同學生,因為對地理嘅熱誠聚埋一齊,希望用有趣易明嘅手法同大家介紹地理知識同生活時事! 我哋希望以深入淺出同大眾化的方式,透過普及環境同地理議題、相關政策介紹、媒體製作,達至知識轉移嘅公眾教育目標,並推廣「人同自然」和諧共處嘅生活理念。
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核能 —— To use or not to use: that is the question.
說起核能,大眾普遍對它的使用安全性和衍生的核廢料問題有所擔憂。
這種高風險能源源於二次大戰末期。由於歐洲國家希望開發燃料市場以刺激經濟,於是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便將核裂變製造炸彈技術向政府推銷,以支持自己的研究基金和學術地位,並建議用於發電。自此,國家及商人就不斷大量投入金錢和時間去研究和發展核能!
可是,核能所應用的核子連鎖裂變反應能產生瞬間摧毀整個城市的能量,所以任何微小的核事故對地區安全的影響大得難以估計,我們之前提及的切爾諾貝爾事件正是一宗著名的案例。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按以下連結 http://geo101hk.blogspot.com/2018/04/109.html)
在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引發的海嘯令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使我們重新反思在地震帶上設立核電廠的危險性。另外,由於核能發電過程需要使用大量海水供冷卻反應堆之用,所以大部分發電廠都設於海邊。若發生任何核事故,極大範圍的海水及地下水資源便會受輻射污染,受污染海水更會隨着洋流流向其他國家海域,使失控範圍逐步擴大。隨着時間過去,輻射誘發動植物基因突變的影響慢慢會浮現。例如受影響區域癌症人數增多,任何生物下一代的體型和身體構造都有機會異於正常,影響無法估計。
雖然核電廠一旦發生洩漏事故便後患無窮,但它作為一個低排放的能源,仍然深受很多國家的歡迎。(編按:關於核能是否可再生能源及潔淨能源仍然備受爭議——雖然核電廠發電時並不會像石油等造成嚴重空氣污染及碳排放,但在鈾礦開採及製造反應堆燃料時卻需要大量能源。核能亦並非零污染的能源,伴隨它而來的是另一種污染——核污染。)
為了減低核污染及確保安全,核廢料處理是很重要的一環。根據中電的資料,高放射性廢料經玻璃固化處理後,便會封存在密封的容器內,並儲存於地底儲存庫,直到其放射水平減低至礦石天然水平。中電進一步指出,鄰近香港的大亞灣核電站每年產生50噸核廢料,貯存在水池約8年後,便會被運到中國西北部核廢料儲存設施。不過,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及工程師黎廣德教授卻指出,中電發展核電20多年都未有將臨時儲存地中的核廢料運送到中國西北部長期儲存設施。
雖然核能使用所構成的問題大多未有完善解決辦法,但中國近年不斷在沿海城市興建眾多核電廠,而新增又鄰近香港的核設施,包括有深圳大亞灣和嶺澳核電站、陽江核電站和台山及陸豐核電站,還有海豐、韶關、揭陽、肇慶及太平嶺核電站,對香港東江水源及香港地區安全構成重大的潛在威脅!
這種高風險能源源於二次大戰末期。由於歐洲國家希望開發燃料市場以刺激經濟,於是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便將核裂變製造炸彈技術向政府推銷,以支持自己的研究基金和學術地位,並建議用於發電。自此,國家及商人就不斷大量投入金錢和時間去研究和發展核能!
可是,核能所應用的核子連鎖裂變反應能產生瞬間摧毀整個城市的能量,所以任何微小的核事故對地區安全的影響大得難以估計,我們之前提及的切爾諾貝爾事件正是一宗著名的案例。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按以下連結 http://geo101hk.blogspot.com/2018/04/109.html)
在2011年,日本福島地震引發的海嘯令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使我們重新反思在地震帶上設立核電廠的危險性。另外,由於核能發電過程需要使用大量海水供冷卻反應堆之用,所以大部分發電廠都設於海邊。若發生任何核事故,極大範圍的海水及地下水資源便會受輻射污染,受污染海水更會隨着洋流流向其他國家海域,使失控範圍逐步擴大。隨着時間過去,輻射誘發動植物基因突變的影響慢慢會浮現。例如受影響區域癌症人數增多,任何生物下一代的體型和身體構造都有機會異於正常,影響無法估計。
雖然核電廠一旦發生洩漏事故便後患無窮,但它作為一個低排放的能源,仍然深受很多國家的歡迎。(編按:關於核能是否可再生能源及潔淨能源仍然備受爭議——雖然核電廠發電時並不會像石油等造成嚴重空氣污染及碳排放,但在鈾礦開採及製造反應堆燃料時卻需要大量能源。核能亦並非零污染的能源,伴隨它而來的是另一種污染——核污染。)
為了減低核污染及確保安全,核廢料處理是很重要的一環。根據中電的資料,高放射性廢料經玻璃固化處理後,便會封存在密封的容器內,並儲存於地底儲存庫,直到其放射水平減低至礦石天然水平。中電進一步指出,鄰近香港的大亞灣核電站每年產生50噸核廢料,貯存在水池約8年後,便會被運到中國西北部核廢料儲存設施。不過,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及工程師黎廣德教授卻指出,中電發展核電20多年都未有將臨時儲存地中的核廢料運送到中國西北部長期儲存設施。
雖然核能使用所構成的問題大多未有完善解決辦法,但中國近年不斷在沿海城市興建眾多核電廠,而新增又鄰近香港的核設施,包括有深圳大亞灣和嶺澳核電站、陽江核電站和台山及陸豐核電站,還有海豐、韶關、揭陽、肇慶及太平嶺核電站,對香港東江水源及香港地區安全構成重大的潛在威脅!
訂閱:
文章 (Atom)
淺談香港風力發電的發展及可行性
早在十六年前,政府已著手研究在香港發展大型風力發電設施的可行性。 關於在本港離岸興建海上大型風力發電場的研究,早已在2002年由香港機電工程署公佈。在《第一階段香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研究》(Study o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